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霜虫在词典中的解释
shuāngchóng

霜虫

拼音shuāng chóng

注音ㄕㄨㄤ ㄔㄨㄙˊ

繁体

基本解释

  • 秋虫。 清 黄景仁 《重九夜坐偶成》诗:“霜虫频诉夜寒壁,邻树忽飘风过墙。”

基本含义

  • 比喻胆小怕事、无能力应付困难的人。

详细解释

  • 霜虫是由“霜”和“虫”两个词组成的成语。霜是指冬天的寒冷,虫是指小昆虫。霜虫比喻胆小怕事、无能力应付困难的人。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某些人在面对困难时胆怯、无能、无法应对。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在面对困难时胆怯、无能、无法应对的情况。可以用于讽刺或批评某人胆小怕事、不敢面对困难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关于霜虫的故事并不明确,但可以从成语的字面意思推测。在古代的冬天,霜寒严冬,虫类活动减少。而一些胆小怕事的虫类可能会在寒冷的冬天躲避在安全的地方,不敢面对寒冷的环境和困难。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是个霜虫,每次遇到困难都逃避不解决。2. 这个人连最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好,真是个霜虫。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小虫子在寒冷的冬天中胆怯地躲避霜寒,无法应对困难的场景。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成语,如“畏首畏尾”、“胆小如鼠”,来扩展对胆小怕事、无能力应付困难的人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是个霜虫,每次都不敢参加班级的活动。初中生:他太胆小了,真是个霜虫,连面对老师提问都不敢回答。高中生:这个学生在面对考试时总是退缩,真是个霜虫。大学生:他在面对社会竞争时总是胆怯,完全是个霜虫。

拆字解意

霜虫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