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饰
拼音dùn shì
注音ㄉㄨㄣˋ ㄕ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欺蒙掩饰。 清 林则徐 《拿获越狱人犯郑毛子审明定拟折》:“严詰不移,案无遁饰。” 郑观应 《盛世危言·交涉上》:“每届年终,将交涉各案……互相考证,庶枉直是非无能遁饰。” 郑观应 《盛世危言·间谍》附录《申报·行军以间谍为先》:“欲料敌情,使无遁饰,岂有他道哉?亦在乎多派间谍而已矣。”
基本含义
- 指以虚伪的言辞或伪装的行为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或本质。
详细解释
- 遁饰是由“遁”和“饰”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遁”意为逃避、躲避,“饰”意为掩饰、伪装。遁饰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用虚假的言辞或伪装的行为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或本质。这种行为常常是为了逃避责任、规避批评或追求私利。
使用场景
- 遁饰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正直无私,但实际上却别有用心、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的人。它可以用于各种社交场合,例如描述政治家的虚伪行为、商人的欺骗手段、演员的伪装演技等等。
故事起源
- 遁饰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逍遥游》。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齐物论的哲学家遇到了一个名叫鲍叔牙的人,他以守口如瓶、谨言慎行的方式来隐藏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齐物论对他的行为感到不解,认为他是在遁饰自己的本质。
成语结构
- 遁饰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遁”是动词,“饰”是宾语。
例句
- 1. 他表面上一副正直无私的样子,实际上却是在遁饰自己的私心。2. 这个政客总是用虚伪的言辞来遁饰自己的错误行为。3. 她以善良的外表来遁饰自己的狠毒本性。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遁饰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用一张面具来掩饰自己的真实面貌,这样就能够形象地理解遁饰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例如“隐瞒”、“伪善”等,以扩展对虚伪行为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假笑来遁饰自己的不开心。2. 初中生:她以友善的态度来遁饰自己的嫉妒心。3. 高中生:政治家经常利用演讲来遁饰自己的不作为。4. 大学生:商人用各种手段来遁饰自己的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