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献替在词典中的解释
xiàn

献替

拼音xiàn tì

注音ㄒㄧㄢˋ ㄊ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见“ 献可替否 ”。

基本含义

  • 主动替别人承担责任或代替别人受罚。

详细解释

  • 献替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献指主动将自己的东西或权益让给他人,替指代替他人承担责任或受罚。献替的基本含义是主动为别人付出或承担责任,表达了一种乐于助人、勇于承担的精神。

使用场景

  • 献替常用于描述一个人为了帮助他人或保护他人而主动承担责任或受罚的情况。例如,一个人在工作中犯了错误,但是他的同事主动承担了责任,为他挽回了局面,这就可以用献替来形容。

故事起源

  • 献替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中的《孟子荀卿列传》里。故事中,孟子和荀卿是两位古代思想家,他们在一次辩论中争论如何对待犯罪的人。孟子认为应该献替,即主动承担罪责,而荀卿则持相反意见。最后,孟子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成为了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献替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献为动词,替为宾语。

例句

  • 1. 他为了保护朋友,献替了自己,被判了三年的刑期。2. 这个团队的成员之间互相献替,共同面对困难。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主动站出来,将自己的身体代替别人来承担责任或受罚的场景,这样就能够记住献替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献替相关的成语,例如献身、献计、替天行道等。这些成语都是表达主动为他人付出或承担责任的精神。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一个小朋友掉进了河里,我主动献替,跳进去救了他。2. 初中生:为了保护同学,我献替了他的错误,被老师批评了。3. 高中生:我替父母承担了家庭的经济困难,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

拆字解意

献替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