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漏
拼音zǒu lòu
注音ㄗㄡˇ ㄌㄡ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走漏 zǒulòu
(1) [leak out;divulge]∶泄漏
走漏风声
(2) [smuggling and tax evasion]∶走私漏税
(3) [have the bulk of one’s property stolen]∶大宗的东西部分失窃
近义词
透露、泄漏、泄露、败露、暴露、宣泄、显露
英文翻译
1.(泄漏) leak out; divulge
详细解释
(1).泄漏。《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 西门庆 吩咐那小廝:走漏消息,决打二十板。”《红楼梦》第九七回:“只因 凤姐 吩咐,都不敢走漏风声。” 端木蕻良 《曹雪芹》第三章:“这事非同小可,千万不能走漏风声。”
(2).谓走私漏税。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水学·水害》:“昔人论 吴江 东通 青龙江 ,由 青龙江 入海之处,因监司相视,恐走漏商税,遂塞此江。” 清 王韬 《拟设洋药总司议》:“盖走漏之弊,杜之於 中国 则难,杜之於 印度 则易。”
(3).遗漏;遗失。《中国民间故事选·巧货》:“ 大锅头 说:‘自己人亲自去,走漏要小些。’” 钱锺书 《围城》五:“我想东西不会走漏的。”
基本含义
- 泄露秘密或消息传播出去。
详细解释
- 走漏是指秘密或消息被泄露出去,不再保密或保持隐秘。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秘密、消息等被不慎泄露或传播出去的情况。可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场合、文学作品等。
故事起源
- 走漏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有一个国王,他非常重视国家的安全,因此他经常在宫廷中举行重要的会议来商讨国家事务。为了保证会议的保密性,国王下令在会议开始前,将会议的内容告诉一只宠物鹦鹉,然后将鹦鹉关在一个特殊的房间里。然而,每次会议结束后,国王总能听到宫廷内的人们谈论着会议的内容。国王非常愤怒,他开始调查是谁泄露了会议的内容。最终,他发现是一只鹦鹉将会议的内容传给了宫廷内的人们。于是,人们开始用“走漏”来形容秘密或消息被泄露出去的情况。
成语结构
- 动词+动词
例句
- 1. 他不小心走漏了公司的机密信息。2. 这个消息已经走漏到了媒体的手中。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走漏”与鹦鹉的故事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只鹦鹉在宫廷中传播消息的场景,同时反复朗读和使用这个成语,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保密相关的成语,如“闭口不谈”、“秘而不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小心走漏了考试的答案。2. 初中生:他的秘密被我走漏了,我感到非常抱歉。3. 高中生:由于走漏了公司的商业计划,他被解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