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默许在词典中的解释

默许

拼音mò xǔ

注音ㄇㄛˋ ㄒㄩˇ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动)不明白说出同意,但心里表示许可。
    [构成]
    偏正式: 默〔许

英文翻译

  • 1.tacitly consent to; acquiesce in; tacit permission

详细解释

  • ◎ 默许 mòxǔ
    [acquiesce in;tacit acceptance (consent)] 心许,暗许
    (1).没有明白表示同意,但是暗示已经许可。《南史·梁纪中·武帝下》:“﹝ 太清 元年﹞夏四月庚午,羣臣以钱一亿万奉赎皇帝菩萨,僧众默许。” 清 薛福成 《海外文编》卷一:“ 曾纪泽 所索 八募 之地,虽为 英 人所不肯舍,其曾经默许之归 八募 者,亦可为通至 大金沙江 张本。”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在几个重要问题上他不仅是默许,甚至是暗地支持了 乔光朴 。”
    (2).暗暗赞许。 宋 曾巩 《答葛蕴》诗:“我初未识子,已知子能文。春风吹我衣,暮召入九閽。众中得子辞,默许非他人。方将引飞黄,使出万马羣。”

基本含义

  • 不明确表示同意或批准,但默默接受或默认。

详细解释

  • 默许是指在没有明确表示同意或批准的情况下,通过默默接受或默认来表示同意或批准。它强调了默许者没有明确表态,但默默地接受了某个事情或行为。

使用场景

  • 默许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一方在没有明确表示同意或批准的情况下,对另一方的行为默默地接受或默认。它可以用于描述个人之间的默契,也可以用于描述组织、国家等的默契。

故事起源

  • 关于默许的起源,有一个古代的故事。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和齐国之间曾经有一次盟约,双方约定在某个时间和地点举行会面。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楚国的使者没有按时到达会面地点。齐国国君知道楚国使者没有按时到达,却没有责备或追究楚国的过错,而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个事实,继续保持了两国之间的盟约。从此以后,人们用“默许”来形容没有明确表示同意或批准,但默默接受或默认的情况。

成语结构

  • 默许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默”意为默默,第二个字“许”意为接受或默认。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默许”的意思。

例句

  • 1. 他没有明确表示同意,但他的沉默就是对你计划的默许。2. 老师没有直接批准,但他的微笑表示了对我们的默许。

记忆技巧

  • 想要记住“默许”这个成语,可以将“默”字与“默默”联系在一起,表示默默地接受。而“许”字与“接受”联系在一起,表示默认或同意。通过将这两个字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默许相关的成语,如默默无闻、默默无言等。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默许相反的成语,如明示、明确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没有说我可以出去玩,但她的微笑让我觉得她默许了。2. 初中生:虽然家长没有明确表示同意,但他们没有反对,我觉得他们默许了我去参加夏令营。3. 高中生:虽然学校没有明确表示同意,但他们默许了我们在课间活动时使用手机。希望这个关于“默许”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拆字解意

默许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