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棰革在词典中的解释
chuí

棰革

拼音chuí gé

注音ㄔㄨㄟˊ ㄍ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 杖鞭。泛指刑具。《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泉铸岁远,类多翦凿, 江 东大钱,十不一在。公家所受,必须轮郭﹝完全﹞,遂买本一千,加子七百,犹求请无地,棰革相继。”

基本含义

  • 用棰子打皮革,比喻严厉惩治,严肃法纪。

详细解释

  • 棰革一词由“棰”和“革”组成。“棰”是一种古代的刑具,用来打击犯人,比喻严厉惩罚;“革”指的是皮革,比喻法纪严明。因此,“棰革”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严厉惩治,严肃法纪。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政府、组织或个人严肃执法,严格执行法律,不容违背。

故事起源

  • 《史记·鲁仲连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相传鲁国有一位名叫鲁仲连的官员,他非常清廉正直,为人民谋福祉。他曾经对国君说:“臣闻圣王之治,必有棰革之法。”意思是说,一个国家的治理必须有严厉的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段故事使得“棰革”一词成为了形容严格执法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语 + 棰革

例句

  • 1. 这个国家的司法体系非常健全,对犯罪分子采取了棰革之法。2. 新任校长上任后,立即采取了棰革之策,整顿了学校的管理秩序。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棰革想象成一个棰子打在皮革上的场景,同时想象严厉的法律惩罚,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法律、法治有关的成语,如“刑不上大夫”、“法网恢恢”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违规作弊会受到棰革之法,我们一定要遵守考试纪律。2. 初中生:班级里有个调皮捣蛋的同学被老师采取了棰革之策,从此以后就变得很守规矩了。3. 高中生:政府对于环境污染问题采取了棰革之法,加大了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

拆字解意

棰革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