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限
拼音qí xiàn
注音ㄑㄧˊ ㄒㄧ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1).终极;极限。《列子·汤问》:“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 终北 ,不知际畔之所齐限。”
(2).限制。《晋书·外戚传·羊琇》:“ 琇 性豪侈,费用无復齐限。”
基本含义
- 齐全地限制,完全限制
详细解释
- 齐限意指完全限制某个范围或事物,使其无法超越或逃脱。形容限制严格,没有任何余地。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法律、规定、条约等对某个行为或范围的严格限制,以及对违规行为的严厉打击。
故事起源
- 成语“齐限”源自于《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的一则故事。昭公是齐国的国君,他在位期间,为了加强法律的约束力,提出了一项重要政策,即“无论贵贱,凡犯法者,皆当一律处罚”。这个政策被称为“齐限”。后来,人们用“齐限”来形容对某个范围或事物的完全限制。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殊要求。
例句
- 1. 这个公司的安全管理非常严格,对员工的行为都进行了齐限。2.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进行了齐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被牢牢束缚的物体,无法逃脱,从而形象地理解齐限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限制、规定相关的成语,如“束缚手脚”、“限制自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在家庭作业上做齐限,不能有任何错误。2. 初中生:考试的时候,我们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做题,不能有任何违规行为,真是齐限。3. 高中生:为了保证学校的安全,校方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了齐限,不能随意离校。4. 大学生:在实验室里,我们必须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这就是齐限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