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挂
拼音dào guà
注音ㄉㄠˋ ㄍㄨㄚ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倒挂 dàoguà
(1) [hang upside down]∶头尾颠倒挂着。指商品的成本或收购价格高于销售价格
(2) [borrow more than one's entitled share]∶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农民借支款额高于实际分配所得的款额也称“倒挂”
(3) [unfair;abnormal]∶某些社会现象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常理,与应该的样子相反
体脑倒挂
价格倒挂
英文翻译
1.(上下颠倒地挂着) hang upside down
2.(指商品收购价高于销售价) drop away from
详细解释
(1).见“ 倒挂 ”。
(2).古代杂技项目。 晋 陆翙 《邺中记》:“设马车,立木橦其车上,长二丈,橦头安横木,两伎儿各坐木一头,或鸟飞或倒掛。”
亦作“ 倒掛 ”。1.倒悬;下垂。 宋 苏轼 《西江月·梅花》词:“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緑毛么凤。” 闻一多 《忆菊》诗:“倒挂着一饼蜂窠似的黄心,仿佛是朵紫的向日葵呢!” 叶圣陶 《微波》:“那一对眉毛,以前伴着笑声伴着快意总是舞得起似的,现在微微倒挂了。”
(2).鸟名。 宋 苏轼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之二自注:“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緑毛红喙,似鸚鵡而小,自海东来。”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海南诸国有倒掛雀,尾羽备五色,状如鸚鵡,形小似雀,夜则倒悬其身。” 明 王脩 《君子堂日询手镜》:“倒挂小巧可爱,形色皆如緑鸚鵡而小,略大於瓦雀,好香。”
(3).倒欠。如:年终一结帐,他家不但没倒挂,还分到了一百多元。
基本含义
- 指事物颠倒或逆转,与正常情况相反。
详细解释
- 倒挂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用来形容事物出现颠倒或逆转的情况。倒挂可以指时间、空间或者事物的状态颠倒、逆转。在倒挂的情况下,原本应该在上面的东西却出现在下面,原本应该在前面的时间或事件却发生在后面。倒挂的出现常常给人一种错觉和不正常的感觉。
使用场景
- 倒挂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颠倒或逆转的情况,例如:时间倒挂、地理倒挂、状态倒挂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倒挂来形容一些不寻常的现象,或者用来表达对某种情况的不满或惊讶。
故事起源
- 关于倒挂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但是根据成语的结构和意义,可以推测它可能源自于古代的一种刑罚方式。在古代,有一种刑罚叫做“倒吊”,罪人会被倒吊在梁上,这种状态就是一种颠倒和逆转的情况。倒挂这个成语可能就是从这种刑罚方式演变而来的。
成语结构
- 倒挂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倒”是动词,表示颠倒;“挂”是动词,表示悬挂。
例句
- 1. 时间倒挂,一切都变得不可思议。2. 在这个社会上,是非黑白倒挂了。3. 这个问题太难了,让我感觉像是倒挂的脑袋。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倒吊”这个刑罚方式进行联想,将倒挂这个成语与刑罚的形象联系起来,从而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倒挂相关的成语,例如:“颠倒黑白”、“倒行逆施”等,以扩展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小明把自己的衣服倒挂在衣架上,搞笑极了!2. 小学生:老师说的问题我完全听不懂,感觉好像脑袋倒挂了一样。3. 中学生:这个社会上的价值观颠倒了,是非黑白倒挂了。4. 大学生:考试的时候,时间好像倒挂了,一下子就过去了。5. 成年人: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倒挂金钩,早熟得让人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