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砚
拼音zhuān yàn
注音ㄓㄨㄢ ㄧ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砖砚 zhuānyàn
[a kind of inkslab] 用古砖改制或用土烧制而成的砚台
详细解释
用古砖改制或用土烧制而成的砚台。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一:“但在其中的一家里面有几片砖砚,有的竟有年号。”
基本含义
- 比喻人或事物的固执、迂腐或僵化。
详细解释
- 砖砚是由“砖”和“砚”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砖是一种用于建筑的坚硬材料,砚是一种用于写字的石头。成语砖砚比喻人或事物的思想、观念、行为等固执、迂腐或僵化,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使用场景
- 砖砚常用于贬义,形容人或事物墨守成规,不愿意接受新的观念或改变。可以用于批评个人、组织或制度的僵化、守旧。
故事起源
- 砖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代,砖砚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砖砚的坚硬和固定的特性,使得人们将其与固执、迂腐的思想、观念等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砖砚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名词组成。
例句
- 1. 他的思想太砖砚了,完全不愿意接受新的观念。2. 这个组织的管理方式太砖砚,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砖砚的形状和坚硬的特性与固执、迂腐的思想联系在一起。可以想象一个人头脑中装满了砖砚,无法接受新的观念或改变。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砖砚相关的成语,如“砖瓦全国一盘棋”、“砖瓦结构”等,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思想像砖砚一样,不肯接受新的游戏规则。2. 初中生:老师的教学方法太砖砚了,不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3. 高中生:政府的政策过于砖砚,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4. 大学生:有些老师的思想太砖砚了,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5. 成年人:某些企业的管理方式太砖砚,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