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秉钺在词典中的解释
bǐngyuè

秉钺

拼音bǐng yuè

注音ㄅㄧㄥˇ ㄩㄝˋ

繁体

基本解释

  • 持斧。借指掌握兵权。《诗·商颂·长发》:“ 武王 载斾,有虔秉鉞。”《周礼·夏官·大司马》:“若师有功,则左执律,右秉鉞。”《汉书·终军传》:“大将军秉鉞,单于犇幕。” 唐 刘禹锡 《代谢平章事表》:“虽协梦而求,无闻秉鉞之寄。” 清 钮琇 《觚賸·圆圆》:“自此由 秦 入 蜀 ,迄於秉鉞 滇云 。”

基本含义

  • 拿着权杖,掌握着权力。

详细解释

  • 秉钺原指拿着王权的权杖,掌握着国家的权力,后来引申为掌握权力、担任重要职务。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掌握权力的人或担任重要职务的人。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秦末乱世时期,项羽拿着王权的权杖,掌握着国家的权力,成为当时的霸主。这个故事使得“秉钺”一词成为形容权力巨大的人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他一直秉钺着公司的大权。2. 领导秉钺之下,部门工作有条不紊。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忆项羽拿着权杖的形象来记忆“秉钺”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权力、职务相关的成语,例如“执掌大权”、“权衡利弊”。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班级的秉钺者,她负责组织各种活动。2. 初中生:校长是学校的秉钺者,他负责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3. 高中生:政府官员是国家的秉钺者,他们负责制定和执行政策。4. 大学生:企业的CEO是公司的秉钺者,他们负责决策和管理公司的运营。

拆字解意

秉钺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