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梁三日
拼音rào liáng sān rì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rǎo liáng sān rì ㄖㄠˇ ㄌㄧㄤˊ ㄙㄢ ㄖㄧˋ
绕梁三日
◎ 绕梁三日 ràoliáng-sānrì
[(of singing) sonorous,resounding and prolonged] 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基本含义
- 形容声音美妙动听,使人难以忘怀。
详细解释
- 绕梁三日意指音乐声音传达给听众的效果如此出色,以至于听众在三天之内仍然能够清晰地回想起这美妙的音乐。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音乐、声音或演讲等表达方式非常出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文章、诗歌等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非常出色,让人难以忘怀。
故事起源
- 据传,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戏曲表演。在古代,戏曲演员在演出时,有时会用细绳系住一根竹竿,将竹竿悬挂在梁上,然后用细绳拉动竹竿,让竹竿发出声音。当演员演唱时,声音通过竹竿传到梁上,再反射到观众的耳朵里,使观众能够听到更加清晰、悦耳的声音。这种技巧被称为“绕梁”。绕梁三日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戏曲表演技巧中衍生出来的。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绕梁”、“三”和“日”。其中,“绕梁”表示声音在梁上回荡的意思,“三”表示时间的长短,“日”表示天的单位。整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声音在梁上回荡三天。
例句
- 1. 这首歌真是绕梁三日,我一直都忘不了。2. 这位演讲者的演讲技巧真是绕梁三日,让人印象深刻。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绕梁三日”这个成语与美妙的音乐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听到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声音在梁上回荡了三天,使你难以忘怀。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戏曲表演的技巧和特点,以及其他与音乐、声音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拓宽你的语言和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听了一首歌,声音绕梁三日,我一直都记得。2. 初中生:这次音乐比赛中,有一位选手演奏的曲子真是绕梁三日,让人难以忘怀。3. 高中生:老师的讲解真是绕梁三日,让我们对这个知识点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