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掞
拼音diāo yàn
注音ㄉㄧㄠ ㄧ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谓雕琢词章。《魏书·高恭之传》:“颇猎羣书,无纯硕之德;尚好章咏,乏彫掞之工。”
基本含义
- 指雕琢、修饰,也用来形容文辞华丽而不实际。
详细解释
- 成语“雕掞”指的是雕琢、修饰的意思。在修辞上,它常用来形容文辞华丽而不实际,过于修饰,追求形式而忽略实质。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虚华的言辞,夸张的修饰或夸大其词的描述。可以用于文学批评、修辞分析等相关领域。
故事起源
- 成语“雕掞”最早出自《史记·卷六十九·韩非子列传》:“韩非子好雕琢,而不务实。故齐人谓韩非子曰‘雕掞之士’。”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以修辞华丽、辞章奇特而闻名,但他的观点常常被认为是空洞虚妄的。
成语结构
- 雕掞是一个动宾短语,由“雕”和“掞”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演讲太雕掞了,听起来毫无实质性。2. 这篇文章过于雕掞,缺乏真实的细节和实证。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雕掞”与华丽的雕塑联系起来,想象一个雕塑被不断修饰和雕琢,变得越来越华丽但却失去了真实的内在。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修辞相关的成语和修辞手法,了解它们在文学、修辞学和批评中的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作文写得太雕掞了,没有实际的内容。2. 初中生:他的演讲过于雕掞,听起来不真实。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修辞手法过于雕掞,缺乏实证和逻辑性。4. 大学生:这位作家的文字华丽而雕掞,但缺乏真实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