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铜雀在词典中的解释
tóngquè

铜雀

拼音tóng què

注音ㄊㄨㄙˊ ㄑㄩㄝ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铜制的鸟雀。《三辅黄图·建章宫》:“古歌云:‘ 长安 城西有双闕,上有双铜雀,一鸣五穀成,再鸣五穀熟。’” 南朝 梁简文帝 《和藉田诗》:“鳐鱼显嘉瑞,铜雀应丰年。”
    (2).指 铜雀台 。 南朝 陈 张正见 《铜雀台》诗:“凄凉 铜雀 晚,摇落墓田通。” 唐 杜牧 《赤壁》诗:“东风不与 周郎 便, 铜雀 春深锁二 乔 。”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蒋珊渔残稿》:“泪尽英雄公一笑, 魏 家 铜雀 晋 铜驼 。”参见“ 铜雀臺 ”。
    (3).亦作“ 铜爵 ”。传说中的 秦始皇 名马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 秦始皇 有七名马:追风、白兔、躡景、犇电、飞翮、铜爵、神鳧。”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秦始皇马》:“有七名马……六曰铜雀。”

基本含义

  • 指古代宫廷中的铜制乌鸦和雀鸟,用来装饰宫殿。比喻官员贪污受贿,沉迷享乐,不思进取,不忠于职守。

详细解释

  • 成语“铜雀”源自古代宫廷文化,铜制乌鸦和雀鸟是古代宫廷中常见的装饰品。然而,这个成语的含义并不是指铜鸟本身,而是指官员贪污受贿,沉迷享乐,不思进取,不忠于职守的现象。它形象地描述了那些在权力面前迷失自我、背离职责的官员形象。

使用场景

  • 成语“铜雀”通常用来批评那些贪污受贿、不忠于职守的官员。它可以用于政治评论、社会批评、文学作品等方面,用以揭示官员腐败现象,警示人们要廉洁公正,忠于职守。

故事起源

  • 成语“铜雀”起源于中国古代宫廷文化。在古代,宫廷中常常使用铜制乌鸦和雀鸟来装饰宫殿。然而,这些铜鸟只是形式上的华丽,而官员们却沉迷于享乐,不思进取,不忠于职守。因此,这个成语就以铜雀来比喻那些贪污受贿、不忠于职守的官员。

成语结构

  • 主语+谓语

例句

  • 1. 这位官员被指责为铜雀,因为他在任上贪污受贿,沉迷享乐。2. 那个官员原本有很大的前途,可惜最后变成了一个铜雀,一败涂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宫廷中的铜鸟装饰品,想象那些贪污受贿、不忠于职守的官员如同铜雀一般,沉迷于享乐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比如“铁杵成针”、“纸上谈兵”等,以扩展对中国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铜雀不知忠诚,官员应该廉洁奉公。2. 初中生:这位官员曾经是铜雀,但他后来改邪归正,努力为人民服务。3. 高中生:贪官污吏如同铜雀,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4. 大学生:铜雀之辈,如何能为百姓谋福祉?5. 成年人:我们要警惕那些可能变成铜雀的官员,保持对权力的监督。

拆字解意

铜雀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