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炉锤在词典中的解释
chuí

炉锤

拼音lú chuí

注音ㄌㄨˊ ㄔㄨㄟˊ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炉鎚 ”。亦作“鑪槌”。 1.犹锤炼。 宋 苏轼 《次韵孙莘老见赠时》:“炉鎚一手赋形殊,造物无心敢忘渠。” 宋 杨万里 《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诗之三:“鍊句炉槌岂可无,句成未必尽缘渠。”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先进》:“多言而躁之人,定须这样炉锤他。” 清 赵翼 《簷曝杂记·汪刘二公文学》:“ 刘文定 公亦令诸门生撰稿,却不肯袭用一语。而其中新料、新意,又必另入炉锤,改製而用之,盖为刻稿地也。”
    (2).指冶炼工业。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即使 盛氏 惭于清议谢絶外人,炉锤再兴,狭隘如昨,何如收归国有,大事扩张。”
    见“ 炉锤 ”。

基本含义

  • 指炉火炙烤的铁锤,比喻经受烈火的锤炼,使人坚强有力。

详细解释

  • 炉锤是由炉火炙烤的铁锤,经过火烧锤炼,铁锤变得坚固有力。成语“炉锤”比喻人经受磨炼、煎熬后变得坚强有力,具备较强的意志和能力。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经过磨炼后变得坚强有力,具备了战胜困难的能力。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团队或组织在经历挫折后变得更加团结和有力量。

故事起源

  • 《韩非子·五蠹》记载了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襄公想要找到一位能够帮助他治理国家的贤臣。他在宫廷中设立了一座大炉,要求所有进入宫廷的人都要在炉火上烤熟一把铁锤。只有那些经得起炉火烤熟的铁锤才能被认为是坚固耐用的,也就是经得起考验的人才。最终,只有韩非子的铁锤经得起炉火的考验,他因此被齐襄公视为贤臣。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炉锤为主语,表示经过炉火煅烧的铁锤;也可借指经受磨炼的人。

例句

  • 1.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习和工作,他已经成为了一位炉锤般坚强的人。2. 这个团队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困难,但他们最终变得像炉锤一样坚强有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铁锤在炉火中烤熟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炉锤相关的成语,如“锤炼”、“炉火纯青”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经过多次的练习,我终于变得像炉锤一样坚强。2. 初中生:炉锤般的毅力让他成功地完成了考试。3. 高中生: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我变得越来越像炉锤一样坚韧不拔。4. 大学生:只有经历过炉火的炙烤,才能成为真正的炉锤,坚强无比。5. 成年人:经过种种磨炼,他已经成为了一位炉锤般坚强的人,不怕任何困难。

拆字解意

炉锤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