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鞭
拼音fǎn biān
注音ㄈㄢˇ ㄅㄧㄢ
繁体
基本解释
方言。犹反扑。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从打 杜善人 的翻把帐起出来以后,人们知道地主心不垮,还是想反鞭。”
基本含义
- 指批评、指责自己或他人。
详细解释
- 反鞭一词源自于古代农耕社会,鞭是农民用来驱赶牲畜或用来鞭打自己的工具。当一个人用鞭子抽打自己时,就是在自我批评或自我指责,而当他抽打别人时,则是在批评或指责他人。因此,“反鞭”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批评、指责自己或他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多用于表达自我批评或他人批评的情况。比如,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时,可以使用“反鞭”来表示他对自己的批评。另外,当一个人对他人的错误或不足进行批评时,也可以使用“反鞭”来表达他的指责之意。
故事起源
- 据传,古代有一个农民,他非常勤劳,每天都努力工作。有一天,他的邻居看到他辛苦劳作,感到非常佩服。于是邻居决定给他一根鞭子,希望他能更努力地工作。农民接过鞭子后,他并没有去驱赶牲畜,而是把鞭子反过来抽打自己,表示他对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更加努力的批评。从此以后,“反鞭”成为了表示自我批评和他人批评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
例句
- 1. 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毫不犹豫地给自己反鞭了一番。2. 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了反鞭,希望他们能从中吸取教训。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反鞭”与批评自己或他人的情景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用鞭子抽打自己或他人的情景,以此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批评、自我反省相关的成语,如“自鸣得意”、“自我陶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做错了作业,妈妈给我反鞭了一下,让我知道自己的错误。2. 初中生:老师批评了我的不认真,让我意识到自己需要给自己反鞭一下。3. 高中生:我反鞭了一下自己,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上还有很大的不足。4. 大学生:面对挫折,我经常给自己反鞭,以激励自己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