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宿莽在词典中的解释
mǎng

宿莽

拼音sù mǎng

注音ㄙㄨˋ ㄇㄤˇ

繁体

基本解释

  • (1).经冬不死的草。《楚辞·离骚》:“朝搴 阰 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王逸 注:“草冬生不死者, 楚 人名曰宿莽。” 唐 独孤及 《垂花坞醉后戏题》诗序:“道士 张太和 伐薪为堰,封土以壅澮,余亦命薙氏治芜秽而剗宿莽。” 清 史震林 《高阳台》词:“垄头宿莽堪哀,有青青细草,禁得霜摧。”
    (2).特指墓前野草。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观潮》:“不见射弩英雄,玉匣又陈宿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至座有良朋,车裘可共;迨宿莽既滋,妻子陵夷,则车中人望望然去之矣。”
    (3).借指死亡。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今朝握手江湖上,劝蚤晚抛尘网,朱颜暗里销,白髮愁中长,你看今古英雄俱宿莽。”
    (4).卷施草。《尔雅·释草》“卷施草拔心不死” 晋 郭璞 注:“宿莽也。” 郝懿行 义疏:“凡草通名莽,惟宿莽是卷施草之名也。”《太平御览》卷九九八引《南越志》:“ 寧乡县 草多卷施, 江 淮 间谓之宿莽。”

基本含义

  • 形容人长期在野外生活,粗野无礼,不懂礼貌。

详细解释

  • 宿莽一词由“宿”和“莽”两个字组成。“宿”指长时间停留在某处,“莽”指粗野、无礼。宿莽形容一个人长期在野外生活,缺乏社会礼仪,举止粗野无礼。

使用场景

  • 宿莽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粗野无礼,不懂得与人相处的基本礼貌。可以用于批评那些素质低下、行为粗鲁的人。

故事起源

  • 宿莽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周南·关雎》中:“宿昔言备矣,犹在谓也莽。”意为“过去的话已经说够了,还在继续说,真是粗鲁无礼。”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确,但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

成语结构

  • 宿莽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形容一个人长期在野外生活,举止粗野无礼。

例句

  • 1. 他长期在农村生活,举止宿莽,缺乏基本的社会礼仪。2. 这个人虽然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举止却十分宿莽,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宿”字理解为长时间停留在某处,而“莽”字可以理解为粗野、无礼。通过联想记忆,将长时间停留在某处的人与粗野无礼的行为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宿莽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野蛮”、“粗鄙”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宿莽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举止很宿莽,老师经常批评他。2. 初中生:我不喜欢那个宿莽的同学,他总是说粗话。3. 高中生:社会上有些人行为宿莽,没有基本的社交礼仪,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良好的形象,避免宿莽的行为。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记忆“宿莽”这个成语。

拆字解意

宿莽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