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哗诛在词典中的解释
huázhū

哗诛

拼音huá zhū

注音ㄏㄨㄚˊ ㄓㄨ

繁体

基本解释

  • 不服罪而喧闹。《逸周书·史记》:“大臣有錮职譁诛者危。” 朱右曾 校释:“譁诛,不服罪也。”

基本含义

  • 指大声喧哗地斥责、谴责。

详细解释

  • 哗诛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哗指喧哗,诛指斥责。表示以喧嚣的声音进行严厉的斥责和谴责。

使用场景

  • 哗诛常用于形容人们对某人或某事进行大声的谴责和斥责,表达对错误行为的不满和愤怒。可以用于描述群众对腐败官员、不道德行为、违法乱纪等进行集体谴责的场景。

故事起源

  • 哗诛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大夫哗诛之,公曰:‘我知之矣’。”故事讲述了一个叫襄公的君主做出了错误的决策,被大夫们大声斥责。襄公表示自己已经意识到错误,但大夫们依然不依不饶地进行哗诛。

成语结构

  • 哗诛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哗”和动词“诛”组成。

例句

  • 1. 群众对腐败行为进行哗诛,要求严惩不贷。2. 在舆论的哗诛声中,该公司终于公开道歉并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哗诛”联想成“喧哗斥责”,通过声音和行为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哗诛相关的成语,如“哗世取宠”、“哗然一时”等,以扩大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不公正地批评了我,同学们一起哗诛了她。2. 初中生:当地政府的腐败行为引起了居民的哗诛声。3. 高中生:对于学校违规收费的行为,学生们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哗诛。4. 大学生:在网络上,大家纷纷哗诛那些恶意传播谣言的人。5. 成年人:面对社会不公和腐败现象,我们应该发出哗诛声,维护公平正义。

拆字解意

哗诛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