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哀辞在词典中的解释
āi

哀辞

拼音āi cí

注音ㄞ ㄘ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 哀辞 āicí
    [dirge;elegy;lament] 用来哀悼、纪念死者的文章

近义词

  • 悼词

反义词

  • 颂词、颂辞

英文翻译

  • 1.lament

详细解释

  • 亦作“ 哀词 ”。文体名。古用以哀悼夭而不寿者,后世亦用于寿终者。多用韵语写成。《后汉书·杨脩传》:“ 脩 所著赋、颂……哀辞、表、记、书凡十五篇。”《南史·后妃传下·陈后主沉皇后》:“及 后主 薨,后自为哀辞,文甚酸切。” 宋 苏轼 《答秦太虚书》:“ 程公闢 须其子 履中 哀词, 軾 本自求作,今岂可食言。”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辨讹》:“ 晋 挚仲洽 曰:凡作哀词者,皆施於童殤夭折,不以寿终之人。” 章炳麟 《国故论衡·正赍送》:“今人以哀辞施诸寿终,斯所谓失伦者。” 鲁迅 《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 中国 社会没有改变,所以没有怀旧的哀词。”

基本含义

  • 表示悲痛的辞别或悼念的言辞。

详细解释

  • 哀辞是由“哀”和“辞”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哀,表示悲伤、悲痛;辞,表示言辞、辞别。哀辞通常用于表示对逝者的悼念之情或者离别时的伤感之情。它是表达悲伤和离别的一种文辞方式。

使用场景

  • 哀辞常常出现在各种悼词、挽联、追悼会、葬礼等场合。此外,也可以用于表达离别时的伤感之情,例如在分别时写一封哀辞的信或者发表一段哀辞的演讲。

故事起源

  • 哀辞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屈原是楚国的爱国诗人,他在楚怀王的宫廷中被陷害,最终选择投江自尽。在他投江之前,他写下了《离骚》这首哀辞,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悲伤之情。这个故事使得哀辞成为了表达悲痛和离别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

  • 哀辞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在悼念仪式上,他发表了一篇哀辞,表达了对逝去朋友的思念之情。2. 离别之际,他写下了一封哀辞,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思念。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哀辞这个成语。可以将“哀”字想象成一个悲伤的人,而“辞”字则想象成他在离别时说的辞别的话语。这样,通过联想悲伤和辞别的形象,可以更容易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悲伤和离别相关的成语,例如“悲切欲绝”、“离愁别绪”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写了一篇哀辞,为我们班的小狗宝宝送别。2. 初中生:他在离开学校之前,发表了一篇哀辞,表达了对老师和同学们的思念之情。3. 高中生:在毕业典礼上,她朗读了一篇哀辞,表达了对校园生活的不舍和对同学们的祝福。

拆字解意

哀辞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