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门
拼音xiào fú mén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校服门
9月份开学时,在“广州妈妈网”上一则《西村幼儿园,入学需一次购买校服28件(记者注:实为27件)1065元》的帖子引起网民关注。网帖以该幼儿园家长的名义称:明明是不合理收费却强制征收,怒斥幼儿园收费潜规则。相关幼儿园园长周志芬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确实存在学生入学订购27件校服和1个书包的事,但校方只是“建议”购买,并非强制性要求。
家长们对“非强制性要求”并不买账,直斥其为“司马昭之心”。他们忧心:如此一心沉溺于“赚钱要从娃娃抓起”的校长,在她的“浇灌”下,祖国的花朵们将会怎样绽放?
质疑
家长“被掏钱”
上3年幼儿园,需要一次性购买27件校服。对此,园方解释说,是自愿的,是学生统一着装和换装的需要,且幼儿园没创收。殊不知,一方面园方说要买,哪个家长不怕自己的孩子被“穿小鞋”?即使不想买也得买,何来自愿?另一方面平均一年9件校服,一季两件校服还多,幼儿有必要如此频繁换装?要知道,孩子是在上幼儿园不是上舞台表演。同时,3年来,千篇一律的校服,对幼儿个性发展可能是一种压制,甚至是对幼儿爱美天性的一种抹杀。何况,3年来幼儿是在不断长高的,第一年征购的校服,第三年还合适穿吗?多半是一种浪费。再说,即使这次征购27件校服,园方没有从中赚一分钱,是否还有其他如园商等价交易等猫腻呢?不然,园方为什么非要第一年先征购3年的校服,且征购这么多校服呢?
当然,幼儿统一着装,既能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观念,又能使园容整齐、美观,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征购校服,一旦脱离了幼儿家长的自愿,让许多幼儿家长感到有经济压力时,毫无疑问,这种征购行为就值得商榷。毕竟,要把好事办好,关键是要走出唯我独尊的思想,尊重被征者的意愿。否则,家长“被掏钱”,这种征购校服行为就缺乏人情味,其合理性令人质疑。
3年征购27件校服,可以说既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摊派行为,背离了人性化教育理念。对此,若不采取跟进措施,对症下药,或许这类“盘剥”幼儿家长的事情还会上演。幼儿园是教书育人的圣地,教育也是一项公益事业,若把它变成了即使不赚钱的摊派场所,家长也“伤不起”。
长春校服门
长春中学生性感校服照(20张)在长春网上,近日网友“上帝在邪笑”转发了一组名为“长春校服门,真不敢相信这是女高中生”的照片,其中咬嘴唇、露大腿、叼烟头……这些性感的姿势在该组照片里都可以找到。
该帖中共有63张照片,下方还标注了照片上的服装为长春20多所知名高中的校服和被拍摄者的名字。
大多数照片中的女孩们除了内衣外,只以校服遮体,摆出性感魅惑的姿势,有的甚至只遮住了重点部位。而照片中的男孩们手上则夹着香烟。
基本含义
- 指校服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或争议。
详细解释
- 校服门是由“校服”和“门”的合成词语。在中国,许多学校都有校服制度,学生需要统一着装。然而,校服往往引发争议和问题,例如校服的款式、颜色、质量等,也有一些学生和家长对校服制度本身持有不同意见。因此,校服门用来形容由校服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争议。
使用场景
- 校服门可以用于描述学校校服制度引发的各种问题和争议,可以在教育、社会等各个领域使用。
故事起源
- 校服门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社会对校服制度的讨论和争议。校服门一词最早出现在网络上,后来逐渐流行起来。
成语结构
- 校服门的结构是“校服”+“门”,表示校服引发的问题或争议。
例句
- 1. 这所学校的校服门一直存在,学生和家长对校服制度有不同的看法。2. 他们在校服门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最终还是没有解决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校服门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扇门上挂着学生的校服,这扇门象征着校服引发的问题和争议。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的校服制度和相关的争议,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教育体制和学生生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最讨厌的是校服门,每天都要穿着统一的校服上学。2. 初中生:校服门引发了很多争议,有些同学觉得校服太丑了。3. 高中生:我觉得校服门是多余的,我们应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校服门”这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