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不理
拼音zhì zhī bù lǐ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zhì zhī bù lǐ ㄓㄧˋ ㄓㄧ ㄅㄨˋ ㄌㄧˇ
置之不理
搁之一旁,不加理睬。 清 顾炎武 《华阴王氏宗祠记》:“人主之於民,赋歛之而已尔,役使之而已尔,凡所以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现代书局的稿子,函索数次,他们均置之不理。”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那种独断专行,把同盟者置之不理的态度,是不对的。”
基本含义
- 不予理会,不加理睬
详细解释
- 置之不理是一个由三个字组成的成语,意思是对某事物或某人不加理会,不予理睬。表示对某事物的态度是漠不关心或忽视。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不重要或不值得关注的事物或人不予理会的情况。可以用于表达对他人的冷漠、不关心,或者对琐碎的事情不过多纠结的态度。
故事起源
- 关于置之不理的故事起源目前尚无确切记载,但可以从成语的结构来推测出它的意义。"置之"表示把某事物放在某个地方,"不理"表示不去关心或不去理会。结合起来就是把某事物放在某个地方后不予理会的意思。
成语结构
- 置之不理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置之"是动词短语作为动作的主体,"不理"是动词短语作为动作的宾语。
例句
- 1. 他对别人的批评总是置之不理,不去理会。2. 遇到无关紧要的事情,我一般都会置之不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置之不理与忽视、冷漠等词语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也可以将其与某个具体的场景或故事情节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冷漠、忽视相关的成语,如漠不关心、视若无睹等。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故事和典故,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讲的课我不喜欢,所以我一直置之不理。中学生:同学们之间的争吵我不想参与,所以我选择置之不理。大学生:对于别人的批评和指责,我会置之不理,保持自己的内心平静。成年人:工作上的琐碎事情我都会置之不理,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