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槎
拼音fú chá
注音ㄈㄨˊ ㄔㄚˊ
繁体
基本解释
(1).槎,同“ 查 ”。木筏。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滋 洛阳 千种花,润 梁园 万顷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边。”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阻隔着 黄河 雪浪,那怕他天汉浮槎。”
(2).槎,同“ 查 ”。木筏。指木船。 唐 韦应物 《龙潭》诗:“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鬻女》:“因逃兵火泛浮槎。”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的回忆·序诗》:“ 东亚 风云大陆沉,浮槎东渡起雄心。”
英文翻译
1.(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际的木筏) floating raft
基本含义
- 比喻事物漂浮不定,没有稳定的根基。
详细解释
- 浮槎是由“浮”和“槎”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浮指漂浮、浮动,槎指木筏。浮槎原指漂浮的木筏,没有固定的根基,容易被水流冲走。后来,浮槎成语引申为比喻事物没有稳定的根基,没有坚实的基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不稳定。
使用场景
- 浮槎常用于形容人的思想、信念、立场等没有稳定根基,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改变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事物没有稳定的基础,缺乏持久性或稳定性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史记·平准书》中有一则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叫浮槎的人,他经常变换主意,没有固定的立场和信念。后来,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浮槎”来形容没有稳定根基的事物。
成语结构
- 浮槎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态度一直浮槎不定,没有一个明确的立场。2. 这个计划缺乏稳定的基础,很容易变成浮槎。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浮槎想象成漂浮在水面上的木筏,没有稳定的根基,容易被水流冲走。可以通过形象化的记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稳定性、坚定性相关的成语,如“坚如磐石”、“根深蒂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觉得小明在做决定的时候总是浮槎不定,不知道该选什么。2. 初中生:他的想法一直浮槎不定,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我曾经浮槎不定,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和未来方向。4. 大学生:刚毕业的时候,我感到自己的未来很浮槎,不知道应该从事什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