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披云雾在词典中的解释
yún

披云雾

拼音pī yún wù

注音ㄆㄧ ㄧㄨㄣˊ 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拨开云雾,得见青天。比喻人的神情清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卫伯玉 为尚书令,见 乐广 与中朝名士谈议,奇之……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覩青天。’” 清 王夫之 《宋论·太祖》:“俾其耳目心思之牖,如披云雾而见青霄者,谁为为之邪?”亦省作“ 披雾 ”。《南史·孔休源传》:“不期忽覯清颜,顿祛鄙吝,观天披雾,验之今日。” 宋 李纲 《辞免领开封府事表》:“去魑魅之域而已幸於赐环,簉云龙之廷而方期於披雾。”

基本含义

  • 穿过云雾,透过迷雾的现象。

详细解释

  • 披云雾是一个比喻,形容人们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超越困难和阻碍,达到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们在困境中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以及透过谎言、迷惑和干扰看清真相。也可以用来形容经过努力和思考后,突破障碍,获得成功。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孟子的思想家,在他的著作《孟子·告子上》中,有一则寓言故事:“齐景公问政于孟子,曰:‘其知言而非其知行者,其有闻乎?’孟子曰:‘有之。斥逐而已矣。如披云雾然。’”这个故事中,孟子用“披云雾”来比喻能够识破虚伪的人。

成语结构

  • 披云雾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披”、“云”、“雾”三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经过反复的思考和研究,终于披云雾,看清了问题的本质。2. 在经历了一番困难后,他的头脑逐渐披云雾,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披云雾”比喻成一位英雄战胜困难,穿越云雾,看清真相的形象。可以通过想象这个形象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类似成语,如“破镜重圆”、“见兔顾犬”等,可以帮助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经过努力学习,我终于披云雾,理解了难题。2. 初中生:当我看到那个骗子的真面目时,我感觉自己披云雾,看清了他的真实意图。3. 高中生: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我逐渐披云雾,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4. 大学生:在进行科研时,我们需要不断披云雾,深入研究问题的本质。

拆字解意

披云雾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