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球蛹螺
拼音yuán qiú yǒng lu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圆球蛹螺yuán qiú yǒng luó
外形特征
贝壳壳形类似宝螺,壳口外唇内卷。壳口狭窄细长。螺塔低,体螺层被滑层覆盖,壳表平滑有光泽,有极微小颗粒密布。贝壳很小,呈球形,壳质结实。背部膨圆,两端钝圆,前后水管沟向内凹陷呈缺刻状。贝壳表面具有从背部中央,向两侧延伸精细的横肋(约1 8条),这些横肋除延伸至基部外,并向壳口内延伸,壳的两侧并有延伸不到背部中央的间肋。壳面完全白色。壳口位近中央而稍偏,微弓曲,两唇缘具有细肋状、向基部延伸和背部肋相连接的齿,外唇的齿1 7--2 0枚;内唇的齿1 5--1 7枚,这些齿并向内延伸至壳柱上。前渠宽、凹。
分布范围
此种除在我国台湾(琉球屿),南海我国海域分布外,国外在日本,菲律宾,美拉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东部以及夏威夷瓦胡岛等地也有分布。台湾分布 绿岛,屏东县恒春半岛,大树房,小琉球。
注:除指名亚种外,尚有一亚种[Ⅳ.(C.)P.euclaensis Cate,1 9 7 9]分布在澳大利亚西南部的埃库拉(Ecula)近海大澳大利亚湾(Great Australian Bight)
习性环境
为暖水种,生活在潮下带,曾在南海水深82--129m泥沙质的海底拖网采到。在夏威夷水深45--21 3m也有栖息。
基本含义
- 形容物体圆滚滚的样子。
详细解释
- 圆球蛹螺是由三个词组成的成语,分别是“圆球”、“蛹”和“螺”。其中,“圆球”表示物体的形状圆滚滚,蛹和螺分别指昆虫的蛹和螺旋形的壳。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物体圆滚滚的样子。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物体的形状或者运动方式,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脸型或者身材等。
故事起源
- 《汉书·文帝纪》中有一则记载,当时有一个名叫薛宣的人,他的脸形非常圆滚,所以被人们戏称为“圆球蛹螺”。后来,这个戏称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名词
例句
- 1. 他的脸像个圆球蛹螺,笑起来特别可爱。2. 这个水果酥球外形圆球蛹螺,吃起来酥脆可口。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圆球、蛹和螺这三个词的形状和意义与成语的含义进行联系,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形状有关的成语,如“方寸之地”、“鱼贯而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球滚得像个圆球蛹螺,好好玩!2. 初中生:他的脸像个圆球蛹螺,笑起来特别搞笑。3. 高中生:这个雕塑的形状像个圆球蛹螺,很有艺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