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讫
拼音shū qì
注音ㄕㄨ ㄑ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十纪之一。《春秋命历序》:“自开闢至获麟,二百二十七万六千岁,分为十纪:……九曰禪通纪,十曰疏讫纪。”参见“ 十纪 ”。
基本含义
- 疏忽到底,不再注意。
详细解释
- 疏讫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字组成。疏的意思是疏忽、疏忽大意;讫的意思是到底、不再。疏讫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疏忽大意,不再注意某件事情或某个人,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后果。
使用场景
- 疏讫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因为疏忽大意而造成的不好的结果或后果。可以用来形容工作上的疏忽、学习上的疏忽、人际关系上的疏忽等等。
故事起源
- 疏讫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故事讲述了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失去了重要的战略机会,最终导致了楚汉战争的失败。项羽因为疏忽大意,不再注意战略上的重要细节,从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成语结构
- 疏讫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疏和副词讫组成。
例句
- 1. 他因为疏讫,错过了一个重要的商机。2. 她因为疏讫,忘记了交作业,被老师批评了一顿。3. 他因为疏讫,没有及时回复客户的邮件,导致了一些误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疏讫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疏忽大意的情况下,不再注意某件事情或某个人,从而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后果。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疏讫相关的成语,如疏而不漏、疏不间亲等,来扩大对于疏讫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因为疏讫,把自己的玩具弄丢了。2. 小学生:小红因为疏讫,忘记了带作业本,被老师批评了。3. 初中生:小李因为疏讫,没有复习考试,考了个很低的分数。4. 高中生:小王因为疏讫,没有及时关注大学的报名截止日期,错过了报名。5. 大学生:小张因为疏讫,没有及时备份论文,电脑坏了导致论文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