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带
拼音zèng dài
注音ㄗㄥˋ ㄉㄞˋ
繁体
基本解释
(1).束甑的带。《诗·小雅·大东》“薪是穫薪” 三国 吴 陆玑 疏:“穫,今椰榆也。其叶如榆,其皮坚韧,剥之长数尺,可为絙索,又可为甑带。”
(2).作药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服器二·甑》:“ 江 南以蒲为甑带,取久用败烂者用之。取其久被蒸气,故能散气也。”
基本含义
- 比喻忠诚正直的人。
详细解释
- 甑带是由两个词组成,甑指的是煮饭的锅,带指的是系在腰间的带子。甑带合在一起,比喻像甑里的带子一样,忠诚正直,不移不改。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品高尚、忠诚正直的人。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个人名叫白圭,他是个忠诚正直的人。有一天,他在家里煮饭,突然有人告诉他国家有难,需要他去救援。白圭连忙把煮饭的锅放在腰间,披上带子,立即去救援。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全身心地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任务中,最终成功解救了国家。后来,人们用“甑带”来形容像白圭一样忠诚正直的人。
成语结构
- 名词+动词
例句
- 1. 他是个甑带之士,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守原则。2. 这个公司需要一批甑带之士来帮助解决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甑带比喻成煮饭的锅和系在腰间的带子,帮助记忆其含义为忠诚正直的人。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忠诚正直”、“坚守原则”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是个甑带之士,他总是告诉我要诚实守信。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像甑带一样,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受诱惑。3. 高中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甑带之士,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