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侵
拼音mào qīn
注音ㄇㄠˋ ㄑㄧㄣ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貌寝 ”。
面容消瘦。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事感》:“ 李公 惊惧,不寝食六日,鬢髮暴白,至貌侵肤削,从事亦讶其仪形也。”
基本含义
- 指外貌丑陋或不端正的人,会影响到他人的美感或心情。
详细解释
- 貌,指外貌;侵,指侵犯。意思是指外貌丑陋或不端正的人,会对他人的美感或心情造成影响,侵犯他人的感官。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外貌不好看、不雅观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举止、言行不得体,给人带来不悦。
故事起源
-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后汉书·公孙述传》。公孙述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官员,他长相丑陋,但他的才华却备受赞赏。有一次,他去拜访当时的太尉袁绍,袁绍看到公孙述的丑陋外貌,不禁感到不悦。但袁绍仍然对公孙述礼遇有加,表示不会因为外貌而对他有任何偏见。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成为了形容外貌丑陋但才华出众的人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
例句
- 1. 他虽然长得很貌侵,但是他的聪明才智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2. 这个电影明星虽然貌侵,但是他的演技出色,深受观众喜爱。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貌侵”,即外貌侵犯他人的美感或心情。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外貌相关的成语,如“貌似强大”、“貌合神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外貌虽然貌侵,但他是一个非常友善的人。2. 初中生:虽然她看起来貌侵,但是她的品德却很好。3. 高中生:不要只看重外貌,因为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貌侵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