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零薪族在词典中的解释
língxīn

零薪族

拼音líng xīn zú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2010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论坛举办,同时发布《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出现缓和,就业压力比2009年低。值得关注的是,2010有两成本科生可接受在短期内“零月薪”,以换取经验积累和能力提升。

详细解释



  •  零薪族-就业压力

    硕士生就业压力最大

    就业压力巨大是导致零薪族出现的原因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从2010年4月1日起,对5000余名大学生群体做了就业压力调查,其中以本科生为主,包括在校生、应届生和往届生。在今年的调查中,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感受平均得分17.80,与正态的18.00基本吻合,表明2010年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感受在总体上已趋正态,对比2009 年的就业形势,2010 年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显得相对较小。

    在四类被调查人群中,以硕士和专科学历的人群压力感受最为强烈,尤其是硕士的情绪指标最为突出,本科生的情绪指标低于硕士和专科生,博士的总体压力感相对较低。

    20%本科生可接受“零月薪”

    调查显示,调查者期待月薪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加,专科生期待月薪接近2000元;本科生月薪期望为2500元;硕士生为3000~3500元;博士生主要集中在4500~5000元。与2009年相比,专科生的期待月薪增加了500元,而博士生月薪期待值下降了500元。

    “零月薪”现象是本次调查中值得注意的一项内容。在2009年的调查中,仅有1.3%的被调查者“愿意”接受“零月薪”,而今年却有18%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接受“零月薪”,其中专科学历与本科学历人群中愿意接受“零月薪”的比例分别为18.5%与20.0%,硕士与博士学历中也有一成以上的人明确表示愿意接受“零月薪”。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熊汉忠表示,接受“零月薪”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积累经验、提升能力、长远发展、感兴趣、是否值得付出”等方面。“接受‘零月薪’只是一种灵活的积极心态,这种心态显然可以降低求职者的就业压力。”

    近五成毕业生可以考虑去基层

    在调查中,有45%的人“可以考虑”去基层等艰苦的岗位工作,而明确表示“不愿意”去基层等艰苦岗位工作的只有23%,远低于去年39.2%的数据。专家表示,这类表现出灵活态度的人群比例较2009 年有了大幅度的上升,说明年初中央政府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去西部以及基层就业的政策对大学生的就业取向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基本含义

  • 指没有工资收入的一族,特指没有固定工作或收入来源的人群。

详细解释

  • 零薪族是指没有固定工作或收入来源的人群,他们没有稳定的工资收入,生活来源不稳定。这个词语主要用于形容那些没有固定工作、收入不稳定的人群,特别是年轻人。

使用场景

  • 这个词语通常用于描述年轻人在就业困难、经济压力大的情况下,没有稳定工作和收入来源。它可以用来描述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的人群。

故事起源

  • 零薪族这个词语的起源比较晚,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故事起源。它是根据现实社会中的一种现象而形成的新词语。

成语结构

  • 零薪族由两个词组成,零表示没有,薪指工资,族表示一群人。

例句

  • 1. 他毕业后一直是零薪族,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2. 这些年轻人大多是零薪族,生活很不容易。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零薪族与没有固定工作、收入不稳定的年轻人联系在一起,以帮助记忆这个词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中就业困难、年轻人就业问题等相关话题,以加深对零薪族这个词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的爸爸妈妈都是零薪族,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初中生:我希望将来不成为零薪族,要努力学习,找到好工作。高中生:很多大学毕业生现在都成为了零薪族,找工作真的很难。

拆字解意

零薪族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