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椁
拼音cǎi guǒ
注音ㄘㄞˇ ㄍㄨㄛˇ
繁体
基本解释
栎木做的套棺。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桐棺不衣,采椁不斲。”参见“ 采棺 ”。
基本含义
- 指对古代名人的墓葬进行盗掘,偷取其中的贵重物品。
详细解释
- 采椁一词源自古代中国的盗墓行为。椁是古代贵族的墓葬建筑,里面葬有名人的遗体以及丰富的财富。采椁指的是盗墓贼偷取墓中的贵重物品,这是一种违法的行为。
使用场景
- 采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盗墓行为,也可以用来比喻不法分子侵犯他人财产或窃取他人的创意等行为。
故事起源
- 采椁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贾谊传》中,记载了贾谊和刘敬盗取汉武帝陵墓的故事。贾谊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名臣,他与刘敬一起盗取了汉武帝的陵墓中的财宝。这个故事成为了采椁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动词“采”和名词“椁”组成。
例句
- 1. 这个盗墓贼采椁了多少古董,还不知道。2. 他被指控采椁了别人的创意,侵犯了知识产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偷偷地在古代墓葬中采集贵重物品,然后藏在自己的椁中,这样就能够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一些关于古代墓葬文化和盗墓行为的历史背景,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物保护工作。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在古代墓葬中采椁了很多宝贝,但最后还是被抓住了。2. 初中生:这个小偷采椁了名人的墓葬,想要发财,结果被警察抓住了。3. 高中生:他利用自己的职位之便采椁了公司的商业机密,损害了公司的利益。4. 大学生:他被指控采椁了别人的论文,侵犯了学术道德和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