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彤史在词典中的解释
tóngshǐ

彤史

拼音tóng shǐ

注音ㄊㄨㄙˊ ㄕ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1).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新唐书·百官志二》:“彤史二人,正六品。” 清 毛奇龄 《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一:“彤史者,后宫女官名也。其制,选良家女子之知书者充之,使之记宫闈起居及内庭燕褻之事,用示劝戒。”
    (2).指记载宫闱生活的宫史。《晋书·后妃传序》:“永言彤史,大练之范逾微;缅视青蒲,脱珥之猷替矣。” 唐 沉佺期 《章怀太子靖妃挽词》诗:“彤史佳声载,青宫懿范留。” 宋 苏轼 《元祐三年春贴子词·<皇太后阁>之五》:“彤史年来不絶书,三朝德化妇承姑。” 明 张居正 《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蚤膺符命,叶元云之徵;兼苞艺文,垂彤史之训。”

基本含义

  • 指能够写出优秀文章的人。也用来形容文采出众的人。

详细解释

  • 彤,红色;史,古代官员的职位。彤史原指唐代官员的衣着颜色,后来泛指官员。这个成语比喻能够写出优秀文章的人,也形容文采出众的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文学作品中的杰出人物,或者形容写作能力出众的人。也可以用来称赞他人的文章或文笔。

故事起源

  • 彤史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的《文心雕龙·文赋》一书中。谢灵运在书中写道:“彤史者,唐朝官服红者。言能文者,谓之彤史。”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后来逐渐被用来形容有才华的人。

成语结构

  • 主语 + 彤史

例句

  • 1. 他的文章真是彤史之作,文采飞扬。2. 这位年轻作家的小说被誉为当代文坛的彤史之作。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彤史想象成一位穿着红袍的官员,他能够写出优秀的文章。你可以联想到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而彤史则代表了文采出众的人。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文学相关的成语,如“文采飞扬”、“千古绝唱”等,以扩展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位彤史,写出让人们喜欢的故事。2. 初中生:老师说我的作文很有水平,说我是学校里的彤史。3. 高中生:他的诗歌被评为全国大赛的彤史之作,真是了不起。4. 大学生:这位作家的小说被誉为当代文坛的彤史,我非常喜欢他的作品。

拆字解意

彤史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