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蛮俗在词典中的解释
mán

蛮俗

拼音mán sú

注音ㄇㄢˊ ㄙ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 蛮地风俗。 宋 欧阳修 《和丁宝臣游甘泉寺寺在临江一山上与县廨相对》:“野僧岂解惜清泉,蛮俗那知为胜迹。”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行粗鲁、没有修养,不合礼仪规范。

详细解释

  • 蛮俗一词由“蛮”和“俗”两个字组成。蛮指粗野、野蛮,俗指庸俗、不文明。蛮俗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粗鲁、没有修养,缺乏礼貌和文明风度。

使用场景

  • 蛮俗一词常用于形容个人或行为举止粗鲁、缺乏教养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注意言谈举止的人,提醒他们要注意修养和礼仪规范。

故事起源

  • 蛮俗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描述了秦始皇对待百姓的残暴和不文明的行为。后来,蛮俗逐渐成为一个用来批评不文明行为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蛮俗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形容词组成。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蛮俗,完全没有绅士风度。2. 这个人虽然富有,却举止蛮俗,没有教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粗糙的衣服,举止粗鲁,脸上写着“蛮俗”两个字,以此来联想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修养、礼仪相关的成语,如“文明”、“绅士风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举止很蛮俗,老师经常批评他。2. 初中生:这个人说话很蛮俗,没有教养。3. 高中生: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避免蛮俗的言行举止。4. 大学生:尊重他人,避免蛮俗行为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拆字解意

蛮俗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