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鸿口在词典中的解释
hóngkǒu

鸿口

拼音hóng kǒu

注音ㄏㄨㄥˊ ㄎㄡˇ

繁体

基本解释

  • 古地名。 春秋 宋 地。在今 河南省 商丘县 东, 虞城县 西北。《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齐 师、 宋 师败 吴 师于 鸿口 。” 杜预 注:“ 梁国 睢阳县 东有 鸿口亭 。” 杨伯峻 注:“ 鸿口 ,今 河南 虞城县 西北。” 唐 陈仲师 《土风赋》:“讨 曹 灭 卫 ,侵 鄫 掠 鲁 ,会盟於 鸿口 之亭,缴射於 龙游 之浦。”

基本含义

  • 指宽广的嘴巴,也用来形容能够容纳大量东西的地方。

详细解释

  • 鸿口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鸿”指的是大雁,“口”指的是嘴巴。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大雁张开的嘴巴,暗示了宽广的空间。在引申意义上,鸿口也可以用来形容能够容纳大量东西的地方,比如指一个很大的容器或者一个广阔的天地。

使用场景

  • 鸿口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能够容纳大量人或物的场所。比如,我们可以说一个大型体育馆是一个鸿口,因为它可以容纳成千上万的观众。又比如,我们可以说一个港口是一个鸿口,因为它可以容纳大量的船只。

故事起源

  • 鸿口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秋水》这篇文章中。文章中描述了一个人在梦中看到了一只大雁,大雁张开了宽广的嘴巴,形成了一个鸿口。这个故事通过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大自然的广阔和无限的容纳力。

成语结构

  • 鸿口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鸿”是形容词,表示大雁;“口”是名词,表示嘴巴。

例句

  • 1. 这个大型展览馆是一个鸿口,可以容纳成千上万的展品。2. 港口是一个鸿口,可以容纳大量的货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形象化的记忆方法来记忆鸿口这个成语。想象一只大雁张开宽广的嘴巴,形成一个鸿口的形状,然后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鸿口”相关的成语,比如“鸿篇巨制”、“鸿沟”等,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大象的嘴巴好像一个鸿口,可以装很多食物。2. 初中生:这个体育馆是一个鸿口,可以容纳很多观众。3. 高中生:这个港口是一个鸿口,可以容纳大量的货船。4. 大学生:这个学校图书馆是一个鸿口,可以容纳大量的书籍和学生。5. 成年人:这个大型超市是一个鸿口,可以容纳各种商品和顾客。

拆字解意

鸿口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