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跞
拼音bó luò
注音ㄅㄛˊ ㄌㄨㄛˋ
繁体
基本解释
交错。 汉 贾谊 《新书·壹通》:“大国包小国为境,小国阔大国而为都,小大驳躒,远近无衰。”
基本含义
- 形容行走时踉跄不稳。
详细解释
- 驳跞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驳指行走时不稳定,跞指踉跄。这个成语形容人行走时姿态不稳,步履蹒跚,缺乏稳定性。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人在行走时不稳定、踉跄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比喻工作或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
故事起源
- 驳跞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诗经·秦风·蒹葭》一诗中:“驳跞其曲,蒹葭之茂。”这首诗描写了一片茂盛的蒹葭,其中有一段描写了蒹葭的茎叶因为生长过于茂盛而踉跄不稳的情景。后来,人们将“驳跞”用来形容人行走时的不稳定。
成语结构
- 动词 + 动词
例句
- 1. 他喝醉了酒,走起路来驳跞不稳。2. 小明因为腿受伤,走路时总是驳跞着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驳跞”与行走时踉跄不稳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走路时一跳一跳地踉跄前行的情景。
延伸学习
- 1. 可以学习其他与行走、运动相关的成语,如“摇摇晃晃”、“步履维艰”等,加深对这类成语的理解和应用。2. 可以学习相关的词语,如“踉踉跄跄”、“蹒跚”等,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跑步的时候驳跞了一下,差点摔倒。2. 初中生:她心情低落,走路时显得有些驳跞。3. 高中生:他受伤后,行走时驳跞的样子让人心疼。4. 大学生: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驳跞,但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成功。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驳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