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赕
拼音zé dǎn
注音ㄗㄜˊ ㄉㄢˇ
繁体
基本解释
古代统治者以要少数民族赎罪为名,勒索钱财。《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时 沉攸之 责賧,伐 荆州 界内诸蛮,遂及五溪,禁断鱼盐。”《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 酉溪 蛮王 田头拟 杀 攸之 使, 攸之 责賧千万, 头拟 输五百万,发气死。”
基本含义
- 责备、指责、斥责。
详细解释
- 责赕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责赕指责、斥责。表示批评、指责他人的行为或做法。
使用场景
- 责赕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用来表达对他人行为或做法的不满或不赞同。可以用于各种社交场合,如家庭、学校、工作等。
故事起源
- 责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左传》中,其中有一则故事是成语责赕的来源。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陈氏因为不满当时的国君齐桓公的行为,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指责,用以警示他的错误。因此,责赕成为了表示责备和指责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责赕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责”表示责备、责怪,第二个字“赕”表示斥责、指责。
例句
- 1. 他对你的批评是出于责赕,希望你能改正错误。2. 老师严厉地责赕了他的不认真学习的行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责”字和“赕”字分别与责备和指责联系起来记忆。同时,可以尝试用这个成语造几个句子,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责赕相关的成语,如“责无旁贷”,“赕躬贡献”,以及其他表示责备和指责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责赕了我没有完成作业。2. 初中生:父母责赕我玩手机时间太长。3. 高中生:老师责赕了我没有好好复习考试。4. 大学生:室友责赕我没有按时交房租。5. 成年人:领导责赕我工作上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