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翫
拼音fěng wàn
注音ㄈㄥˇ ㄨ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讽玩 ”。讽诵玩味。《陈书·江总传》:“好学,能属文,於五言七言尤善;然伤於浮艳,故为 后主 所爱幸。多有侧篇,好事者相传讽翫。”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序》:“曩过 伦敦 使馆,见 曾侯 案上有是书,讽玩数周,心益异之。”
基本含义
- 用讽刺的方式取乐,以嘲笑或嘲讽他人的行为或言论。
详细解释
- 讽翫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讽意为讽刺、嘲笑,翫意为取乐、娱乐。讽翫合在一起,表示用讽刺的方式来取乐,以嘲笑或嘲讽他人的行为或言论。
使用场景
- 讽翫常用于描述人们对于荒谬、愚蠢或自以为是的行为或言论进行嘲弄、讽刺的情景。可以用来表达对于别人的无知、自大或错误的看法进行讽刺和嘲笑。
故事起源
- 《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在一起讨论世界万物的本质。孔子说:“天地之大,无奇不有。然而人之所以能够取乐,莫过于讽翫。”这个故事成为了“讽翫”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主要结构为“讽翫”。
例句
- 1. 他总是喜欢讽翫别人的缺点,却从不反省自己的不足。2. 这个笑话真是太好笑了,让人忍不住讽翫起来。3. 别人的失败并不值得我们讽翫,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讽翫”拆分为“讽”和“翫”两个部分记忆。讽可以理解为讽刺、嘲笑,翫可以理解为取乐、娱乐。通过将这两个意思结合起来,形成讽翫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讽刺”、“嘲笑”等,以扩大对于讽翫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讽翫了我一句话,让我觉得很难过。2. 初中生:他总是喜欢讽翫别人的缺点,却从不反省自己的不足。3. 高中生:我们班上的学霸总是用讽翫的方式来回答问题,让我们觉得很有趣。4. 大学生:有些人用讽翫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往往会引起争议。5. 成年人: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常常用讽翫的语言来表达对于某些事件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