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公好施
拼音jí gōng hào shī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jí gōng hào shī ㄐㄧˊ ㄍㄨㄙ ㄏㄠˋ ㄕㄧ
急公好施
谓热心公益,乐于施舍。 清 顾炎武 《歙王君墓志铭》:“君虽业盐,而孝友,急公好施,有远见,能自树。”
基本含义
- 指心急于助人,乐于行善,对公共事务热心肠。
详细解释
- 急:心急;公:公共的;好施:慷慨行善。原意是指一个人心急于助人,乐于行善,对公共事务热心肠。形容一个人乐于助人,心地善良,乐于奉献。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乐于助人,乐于奉献,乐于为公共事务做贡献的品质。
故事起源
-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位名叫公孙贞的人,他性格善良,乐于助人。有一次,他看到一位老人在公共场合摔倒受伤,他立即跑过去扶起老人,并送他去医院。公孙贞的善行传遍了卫国,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急公好施的人。
成语结构
- 急公好施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急”、“公”、“好”、“施”四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急公好施,经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2. 她是一个急公好施的人,总是乐于为社区做贡献。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拆分为四个字进行记忆,分别记忆每个字的意思,然后再联想到急于助人、乐于行善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善良、乐于助人有关的成语,如“行善积德”、“乐善好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想要成为一个急公好施的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2. 初中生:我们应该培养急公好施的品质,为社会做出贡献。3. 高中生:急公好施是一种美德,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