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书
拼音bó shū
注音ㄅㄛˊ ㄕㄨ
繁体
基本解释
内容驳杂之书。 唐 柳宗元 《辩<文子>》:“《文子》书十二篇,其传曰 老子 弟子,其辞时有若可取,其指意皆本 老子 ,然考其书,盖驳书也,其浑而类者少,窃取他书以合之者多。”
基本含义
- 指对别人的言论或文章进行批驳、反驳。
详细解释
- 驳书是由“驳”和“书”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驳”意为批驳、反驳,“书”指文章、书信。驳书形容对别人的言论或文章进行批驳、反驳,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或观点。
使用场景
- 驳书常用于辩论、争论、评论等场合。可以用于书面表达,也可以用于口头辩论。在学术界、政治舞台、社会评论等领域中经常出现。
故事起源
- 关于驳书的起源没有明确的故事或传说。这是一个常见且常用的成语,其起源可能与人们长期以来进行辩论和批评有关。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
例句
- 1. 他写了一篇驳书,驳斥了对方的观点。2. 这篇驳书详细地分析了对方的错误之处。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驳书”与“反驳文章”进行联想,帮助记忆。可以通过写作或辩论练习来加深对该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驳斥”、“批驳”等,以扩大对辩论和评论的词汇储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写的作业有错,我写了一篇驳书。2. 初中生:我们班上有一场辩论比赛,我写了一篇驳书来反驳对方的观点。3. 高中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论文,我写了一篇驳书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4. 大学生:我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我写了一篇驳书来批驳对方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