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伪巧在词典中的解释
wěiqiǎo

伪巧

拼音wěi qiǎo

注音ㄨㄟˇ ㄑㄧㄠˇ

繁体

基本解释

  • 诈伪奸猾。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政令刓瀆,上下懈怠,风俗彫弊,人民伪巧,百姓嚣然。” 明 吴从善 《<郁离子>序》:“然自 秦 汉 而降,能言之士……率多淫於异端,失於伪巧,诡而不正,驳而不纯,弗畔夫道固鲜。”

基本含义

  • 伪装聪明巧妙,实则浅薄愚笨。

详细解释

  • 伪巧指表面上看起来聪明巧妙,实际上却浅薄愚笨。这个成语强调了外表与内在之间的差异,暗示了人们应该真实面对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形容那些表面上看似聪明,实则不懂实际情况的人。也可以用于批评那些表面上做事聪明巧妙,实际上却缺乏真才实学的人。

故事起源

  • 成语“伪巧”源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齐国有一位叫孙武的人,他表面上看起来聪明巧妙,但实际上却是浅薄愚笨。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用并形成了成语“伪巧”。

成语结构

  • 由形容词“伪”和形容词“巧”组成。

例句

  • 1. 他看起来伪巧,但实际上却缺乏实际经验。2. 她的伪巧行为让人看不起。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伪巧”与表面和内在的差异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聪明巧妙,但实际上却是愚笨的情景,这有助于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智慧和能力相关的成语,例如“聪明才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伪巧举止让人觉得他很聪明。2. 初中生:她的伪巧做作让同学们不喜欢她。3. 高中生:他的伪巧表现让老师觉得他很虚伪。4. 大学生:那个政治家的伪巧辩论技巧令人佩服。

拆字解意

伪巧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