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骠信在词典中的解释
piàoxìn

骠信

拼音piào xìn

注音ㄆㄧㄠˋ ㄒㄧ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 指古南蛮诸国的国君。《新唐书·南蛮传中·南诏下》:“子 寻閤劝 立,或谓 梦凑 ,自称‘驃信’,夷语君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自下手筑城日举烽,直至 大渡河 ,凡九十三日,楼櫓矗然,旌斾竟不行,而驃信讋慄不暇,兵以诈胜,斯之谓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 杨干真 灭 大长和国 ,拥立 赵善政 为骠信,国号 大天兴 ,又名 兴源国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言行极其真实可靠,毫不虚假。

详细解释

  • 骠信是由“骠”和“信”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骠”意为勇猛,有力,“信”意为真实可信。骠信形容一个人的言行非常真实可靠,毫不虚假,能够做到言行一致,真心实意,不言而信。

使用场景

  • 骠信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行和言行非常可靠,值得信赖。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诚实和真实可信的品质。

故事起源

  • 骠信一词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魏国有位名叫骠信的将军,他以勇猛善战、忠诚可靠而闻名于世。他在战场上总是言行一致,真心实意,因此他的部下都对他非常信任,将他视为楷模。后来,人们用“骠信”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真实可靠,毫不虚假。

成语结构

  • 骠信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他的话一向骠信,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他的承诺。2. 他是个骠信的人,从来不说谎。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骠信这个成语。可以将“骠”联想为勇猛的马,而“信”则是指真实可信。将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可以想象一个勇猛有力的马,代表一个人的言行真实可靠,毫不虚假。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诚实、可信等相关的成语,如“言而有信”、“守信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说话一直很骠信,从来不骗我。2. 初中生:老师是一个骠信的人,他说的每句话我们都可以相信。3. 高中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骠信的人才能够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拆字解意

骠信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