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秸
拼音jū jiē
注音ㄐㄨ ㄐㄧㄝ
繁体
基本解释
古代祭祀时用作陈列祭品的草席。《汉书·郊祀志上》:“古者封禪,扫地而祠,席用苴秸,言其易遵也。”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秸,藁本也,去皮以为席。’ 如淳 曰:‘苴读如租。’…… 师古 曰:‘茅藉也。苴字本作葅,假借也。’”《史记·封禅书》作“葅秸”。
基本含义
- 指人或事物破败不堪,没有一点价值。
详细解释
- 苴秸是由苴和秸两个词组成的。苴指的是破烂不堪的衣物,秸指的是废弃的稻草。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人或事物破败不堪,毫无价值可言。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破败、无用或无价值。
故事起源
- 苴秸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故事,它是从民间口头传承中形成的。
成语结构
- 形容词 + 名词
例句
- 1. 这个计划一团苴秸,根本没有任何实际价值。2. 这个衣服破烂不堪,简直就是一件苴秸。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件破烂的衣物和废弃的稻草,来联想成苴秸这个成语,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苴秸意思相近的成语,如“破瓦残砖”、“一文不值”等,来扩展对类似意义的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玩具破烂不堪,简直就是一个苴秸。2. 初中生:这个游戏太无聊了,完全是一团苴秸。3. 高中生:这篇文章没有任何逻辑,简直就是一片苴秸。4. 大学生:这个项目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完全是一堆苴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