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自供在词典中的解释
gòng

自供

拼音zì gòng

注音ㄗㄧˋ ㄍㄨㄙˋ

繁体

基本解释

  • ◎ 自供 zìgòng
    [confess] 自我招供;自己供认

英文翻译

  • 1.confess

详细解释

  • (1).自行供给。《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於当路自供。” 唐 杜甫 《诸将》诗之三:“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此天下之良法,使民自供,初无所扰,何待丰岁?” 明 钱澄之 《田家苦》诗:“老夫生计苦疏慵,学稼东皋拟自供。”
    (2).受审人自述案情,招认罪状。《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但行兇非止一人,据 革 自供当时逃散,不记姓名。”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五幕:“执问涂厕人, 豫让 乃自供:欲报 智伯 仇,故变名为佣。”

基本含义

  • 自己供认自己的罪行

详细解释

  • 自供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审讯或庭审中自己供认自己的罪行,通常是因为无法否认或无法逃避罪责而主动承认罪行。

使用场景

  • 自供通常用于描述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面临无法否认的证据时,主动承认自己的罪行。也可以用于比喻在某个情况下,某人无法掩饰或逃避自己的过错或错误。

故事起源

  • 自供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年》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齐国的宣公在位时,他的弟弟宁姜被控杀害了宣公的儿子,但是宁姜始终坚决否认。后来,宁姜的妻子在为宣公请愿时,为了保护丈夫,主动承认了宁姜的罪行。这个故事中的自供即指宁姜的妻子自己供认丈夫的罪行。

成语结构

  • 自供是一个由动词“自”和动词“供”组成的成语,其中“自”表示主动,自己;“供”表示供认,承认。

例句

  • 1. 他在庭审中自供了自己的犯罪事实。2. 面对无法否认的证据,他不得不自供。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自供”这个成语与自己供认罪行的情景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被审讯时,无法否认罪行,只能自己供认。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和实际运用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犯罪与刑罚的相关法规和程序,以及审讯和庭审的流程。还可以学习其他与犯罪和法律相关的成语,如“罪有应得”、“坐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课堂上做错了事情,不得不自供。2. 初中生:警察通过审讯,让犯罪嫌疑人自供了自己的罪行。3. 高中生:面对无法否认的证据,他只能自供自己的错误。4. 大学生:在法庭上,他自供了自己的犯罪事实,最终被判刑。5. 成年人:他无法逃避自己的过错,只能自供自己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