邈蛮
拼音miǎo mán
注音ㄇㄧㄠˇ ㄇ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边远地区的蛮夷。 三国 蜀 诸葛亮 《南征表》:“而邈蛮心异,乃更杀人为盟,糺合其类二千餘人,求欲死战。”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行举止粗野、不文明。
详细解释
- 邈蛮一词由两个汉字组成,邈指的是远离、遥远,蛮指的是粗野、野蛮。邈蛮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粗野、不文明,缺乏修养和教养。
使用场景
- 邈蛮一词常用于批评或形容一个人的行为粗野、不合礼仪的场合。比如,当某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粗鲁对待他人时,可以用邈蛮来形容他的行为。
故事起源
- 邈蛮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的一种粗野、野蛮的行为。古代的人们对于修养和礼仪非常看重,认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应该文明得体。因此,邈蛮成为了形容一个人行为粗野、不文明的词语。
成语结构
- 邈蛮是一个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其中“邈”表示远离、遥远,而“蛮”表示粗野、野蛮。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总是邈蛮,没有一点教养。2. 这个人的态度太邈蛮了,完全不考虑他人的感受。3. 在公共场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过于邈蛮。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邈”字和“蛮”字的形状相结合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邈”字的上半部分像是一个远离的人,而“蛮”字的形状像是一个粗野的人,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邈蛮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修养、礼仪相关的成语,例如“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真邈蛮,老师都不喜欢他。2. 初中生:这个同学说话太邈蛮了,完全没有尊重他人。3. 高中生:我们应该避免邈蛮的行为,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