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公
拼音jiā gōng
注音ㄐㄧㄚ ㄍㄨㄙ
繁体
基本解释
(1).一家之男主人。多指丈夫。《庄子·寓言》:“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櫛。” 成玄英 疏:“家公,主人公也。” 汉 焦赣 《易林·剥之涣》:“坐争立讼,纷纷匆匆,卒成祸乱,灾及家公。”《水浒传》第二十回:“昨日他的家公因害时疫死了,这个 阎婆 无钱津送,停尸在家。”
(2).对别人称说自己的父亲。《后汉书·王丹传》:“时大司徒 侯霸 欲与交友,及 丹 被徵,遣子 昱 候於道。 昱 迎拜车下, 丹 下答之。 昱 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晋书·山简传》:“ 简 字 季伦 ,性温雅,有父风,年二十餘, 涛 不之知也。 简 叹曰:‘吾年几三十,而不为家公所知。’”《南史·宋庐陵孝献王义真传》:“至 青泥 ,大败, 义真 独逃草中。中兵参军 段宏 单骑追寻, 义真 识其声,曰:‘君非 段中兵 邪?身在此。行矣,必不两全,可刎身头以南,使家公望絶。’”
(3).对人称说自己的祖父、外祖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昔 侯霸 之子孙称其祖父曰家公。”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河 北士人皆呼外祖父母为家公家母; 江 南田里间亦言之。”
(4).称呼对方的父亲。犹令尊。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司徒梁国盛允》:“司徒 梁国 盛允 ,字 子翩 ,为议郎,慕 孟博 之德,贪树於有礼,谓 孟博 :‘家公区区,欲辟大臣,宜令邑人廉荐之。’”《孔丛子·执节》:“ 申叔 问 子顺 曰:‘子之家公,有道先生,既论之矣。今子易之,是非焉在。’”
基本含义
- 指家庭中的丈夫或家长。
详细解释
- 家公一词来源于古代家庭中的男性地位和权威。家公一词中的“家”指家庭,“公”指丈夫或家长。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家庭中男性的地位和作用。
使用场景
- 家公一词通常用于形容家庭中的男性地位和权威。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家庭中的男性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男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故事起源
- 家公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形容家庭中男性的地位和作用。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家庭制度的发展,家庭中的男性通常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和决策者,拥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威。
成语结构
- 家公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家”指家庭,“公”指丈夫或家长。
例句
- 1. 他是这个家庭的家公,决定了家庭的重要事务。2. 这位家公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家公”与家庭中男性的地位和作用联系起来,形象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家庭制度的演变和男女角色在家庭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是家公,他负责家里的大事。2. 初中生:他是我们班级的家公,大家都很尊敬他。3. 高中生:他在学校里是家公,大家都向他请教问题。4. 大学生:他是我们社团的家公,组织了很多活动。5. 成年人:他是我们公司的家公,对公司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