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一辞
拼音tóng shēng yī cí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tóng shēng yī cí ㄊㄨㄙˊ ㄕㄥ ㄧ ㄘㄧˊ
同声一辞(同聲一辭)
犹言众口一辞。 清 陈确 《死节论》:“唯 孤竹 二子…… 孔子 称其‘求仁得仁’,盖 紂 虽暴,君也; 武 虽圣,臣也。何至使八百诸侯同声一辞,冠带之伦服膺新命!”
基本含义
- 指言辞相同,没有差别。
详细解释
- 同声一辞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同声”和“一辞”组成。同声指的是发音相同,一辞指的是言辞相同。意思是说,不管是发音还是言辞,都没有任何差别。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两种或多种言辞或发音完全相同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同声一辞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鲁仲连列传》中。鲁仲连是鲁国的一位贤臣,他为人正直,言辞坦率,与人交往从不掩饰。有一次,他与鲁国内史公孙贾在一起商议国家大事,他们言辞相同,没有任何差别,因此被人称为“同声一辞”。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每个词的意思都很明确,没有特别的结构。
例句
- 1. 他们两个人的观点完全一致,可以说是同声一辞。2. 在会议上,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都是同声一辞的。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人站在一起,嘴里发出完全相同的声音,就好像同声一辞一样。
延伸学习
- 学习其他成语,如“异曲同工”、“言之凿凿”等,可以进一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们小组合作做作业时,大家的答案都是同声一辞的。初中生:这个问题大家的观点一致,同声一辞。高中生:他们两个人的演讲稿竟然完全一样,简直是同声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