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一百五日在词典中的解释
bǎi

一百五日

拼音yī bǎi wǔ rì

注音ㄧ ㄅㄞˇ ㄨˇ ㄖ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寒食日。 三国 魏 曹操 《明罚令》:“闻 太原 、 上党 、 西河 、 雁门 ,冬至后百五日皆絶火寒食,云为 介子推 ……北方沍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不得寒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诗:“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溼春郊衣。”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一百五日》:“今人谓寒食为一百五日,以其自冬至后至清明,歷节气六,凡为一百七日,而先两日为寒食。故云。”亦有谓一百六日者。详“ 一百六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愚笨、头脑简单,思维迟钝。

详细解释

  • 一百五日源自“一百五十”,意为150。在中国传统的计数方式中,将150称为“一百五”。而这个数字与“傻瓜”谐音,因此成为形容人愚笨的说法。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头脑简单,思维迟钝,缺乏智慧。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贬低或讽刺一个人的智商低下、思维迟缓,或者形容一个人做事不周密、缺乏判断力。

故事起源

  • 关于这个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然而,根据民间传说,这个成语可能与古代一个愚笨的人物有关。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一百五”和“日”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虽然勤奋,但是一百五日,总是做不出什么成绩。2. 这个学生虽然努力学习,但是他的一百五日的智商限制了他的进步。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一百五日”与愚笨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脑袋里只有150个思维框架,无法思考更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绘制图画、编写故事等方式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愚不可及”、“蠢如猪”,以扩大对形容愚笨的词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数学成绩一百五日,老师都不想夸奖他。2. 初中生:他一百五日,连最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3. 高中生:他虽然一百五日,但是在其他方面还是很有才华的。4. 大学生:他的一百五日形象给人一种可爱的感觉,大家都很喜欢他。

拆字解意

一百五日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