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箜篌
拼音shù kōng hóu
注音ㄕㄨˋ ㄎㄨㄙ ㄏㄡˊ
繁体
基本解释
古拨弦乐器。箜篌的一种。《隋书·音乐志下》:“乐器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等十种,为一部。”《通典·乐四》:“竖箜篌, 胡 乐也, 汉灵帝 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於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
基本含义
- 竖立起箜篌,形容人物才情出众,非常有才华。
详细解释
- 竖箜篌是一种古代的乐器,有着悠扬的音乐和高雅的气质。成语“竖箜篌”比喻人物才情出众,非常有才华。形容人的才艺高超,能够引起广泛的赞赏和敬佩。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人物才华出众,例如作家、诗人、音乐家等。
故事起源
- 据传,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叫箜篌先生的音乐家。箜篌先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音乐家,他的琴艺非常高超,能够用箜篌弹奏出美妙的音乐,让人们陶醉其中。因此,后来人们用“竖箜篌”来形容才情出众、非常有才华的人。
成语结构
- 主语+竖箜篌
例句
- 1. 他的文学作品真是竖箜篌,引得读者们纷纷赞叹不已。2. 这位年轻的音乐家真是竖箜篌,他的演奏技巧令人叹为观止。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竖箜篌这一乐器的形象联系,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人竖立起箜篌,代表他的才艺高超,非常有才华。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乐器箜篌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历史、演奏技巧等方面的内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写的作文真是竖箜篌,写得很好!2. 初中生:他的数学成绩真是竖箜篌,每次考试都能得满分。3. 高中生:这位音乐家的演奏技巧真是竖箜篌,令人佩服不已。4. 大学生:这位画家的作品真是竖箜篌,每一幅都令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