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贫血病在词典中的解释
pínxiěbìng

贫血病

拼音pín xiě bì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贫血病

    简介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正常成人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克/100毫升,女性为11—15克/100毫升;红细胞数男性为400一55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凡低于以上指标的即是贫血。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伴有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

    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多种:缺铁、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缺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称“缺铁性贫血”,见于营养不良、大量成长期小量出血和钩虫病;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或外伤等)所引起的叫“出血性贫血”;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称“溶血性贫血”,但较少见;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贫血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儿和孕妇长期营养不良;缺乏内因子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称为“恶性贫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侧柱、后柱萎缩,病程缓慢;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称“再生障碍性贫血”。

    贫血症状有轻有重,取决于疾病性质、失血量为人体代偿能力。

详细解释



  • 护理要点给病人富于营养和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含丰富无机盐和饮食,以助于恢复造血功能。缺铁性贫血可多吃动物的内脏,如心、肝、肾以及牛肉、鸡蛋黄、大豆、菠菜、红枣、黑木耳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疗程后期可能出现相对缺铁现象,要注意及时补充铁剂。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住房要通风。忌服合霉素、氯霉素、磺胺类、退热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药物。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时间。其他意见不少人以为贫血是一种疾病,其实贫血并不是疾病,它只是伴随各种疾病的一种症状。所谓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或红细胞比容(压积)低于正常值的下限。这个正常值可因不同的性别、年龄、生活地区海拔高度的不同以及生理性血浆容量的变化而有所差异。一般地说,婴儿和青春期前儿童的血红蛋白比成人低,女性在青春期后与男性的差异明显,妊娠期的妇女由于血容量的增加,血红蛋白相对减少,久居海拔较高的居民的血红蛋白比海平面居民的正常值高。因此,诊断贫血应综合各种因素全面考虑。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要测每单位体积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以及红细胞比容。世界卫生组织(WHO)1972年制订的标准认为,血红蛋白低于以下数值者为贫血:6个月~6岁l10克/升,6~14岁120克/升,成年男性130克/升,成年女性120克/升,妊娠妇女110克/升。国内掌握的贫血标准为(克/升):成年男性

基本含义

  • 形容人体贫血,指人体内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不足,导致气色苍白、精神不振等症状。

详细解释

  • 贫血是指人体内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不足,造成供氧不足的病症。贫血病形容人体虚弱、气色苍白、精神不振等症状,比喻事物衰弱无力。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体贫血或事物衰弱无力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组织、机构或团体内部缺乏活力、士气低落等情况。

故事起源

  • 成语“贫血病”最早出现在《水浒传》中。故事中,有一位名叫李逵的英勇好汉,他因为被人冤枉而被捕入狱,狱中的病狱卒一直嘲笑他。李逵忍无可忍,与狱卒发生了激烈的争斗。最终,李逵打败了狱卒,但因为连续战斗而筋疲力尽,他被人发现时已经是气色苍白、精神不振的状态。从此,人们就用“贫血病”来形容人体衰弱无力的情况。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词组成,第一个词“贫血”表示人体贫血的病症,第二个词“病”表示疾病。

例句

  • 1. 他最近工作太辛苦,看起来有些贫血病。2. 这个团队的士气低落,缺乏活力,真是贫血病。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贫血病的症状,如气色苍白、精神不振,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贫血病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预防贫血病的发生。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弟弟生病了,医生说他得了贫血病。2. 初中生:这个班级缺乏活力,像是得了贫血病一样。3. 高中生:考试前夜熬夜复习,第二天上课时感觉自己像是得了贫血病一样没精神。4. 大学生:他长时间没有运动,看起来有些贫血病,应该多锻炼身体。

拆字解意

贫血病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