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民
拼音nìng mín
注音ㄋㄧㄥˋ ㄇㄧ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指不法的百姓。《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囹圄空虚,国无佞民。”
基本含义
- 指心机深沉、虚伪奸诈的人。
详细解释
- 佞民一词由两个部分组成,佞和民。佞指的是心机深沉、虚伪奸诈的人,民则是指普通百姓。佞民指的是以虚伪奸诈的手段欺骗普通百姓的人。这个成语强调了佞民的不诚实和欺骗性质。
使用场景
- 佞民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心机深沉、虚伪奸诈的人。可以用来形容政治家、商人或其他行业中的不诚实的人。在社交场合中,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虚伪、奸诈的人。
故事起源
- 佞民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故事讲述了淮阴侯刘邦在起义之初,遇到了一个叫做周勃的佞臣。周勃表面上对刘邦非常忠诚,但实际上却暗中勾结刘邦的敌人,企图篡夺权力。刘邦最终通过识破周勃的阴谋,将其处死。这个故事成为了佞民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佞民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佞是形容词,民是名词。
例句
- 1. 这个商人看似和蔼可亲,实际上是个佞民,总是骗取顾客的信任。2. 那个政客一直以来都是佞民的代表,他的话谁也不敢全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佞民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面带微笑,但眼神却充满了阴谋,这个人就是佞民。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佞民相关的成语,如佞幸、佞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佞民,总是欺负我们。2. 初中生:这个政客是个佞民,他总是说一套做一套。3. 高中生:他是个佞民,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4. 大学生:这个商人是个佞民,总是用虚假宣传来吸引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