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慝
拼音jiàn tè
注音ㄐㄧㄢˋ ㄊ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越礼逾制,怀有贰心。《汉书·王嘉传》:“ 箕子 戒 武王 曰:‘臣无有作威作福,亡有玉食;臣之有作威作福玉食,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辟,民用僭慝。’言如此则逆尊卑之序,乱阴阳之统。”
基本含义
- 指人心狡诈,行为不端正,具有欺骗、欺诈的意味。
详细解释
- 僭慝是由“僭”和“慝”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僭”指侵占、篡夺他人的权力或地位;“慝”指邪恶、狡诈的心思。合在一起,表示一个人心术不正,行为不端,具有欺骗、欺诈的意味。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那些心计深沉、阴险狡诈、不择手段的人。可以用来指责某人的行为不诚实、不正直。
故事起源
- 《庄子·秋水》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蛇欺骗青蛙的故事。青蛙曾经救过蛇一命,但蛇却心怀恶意,企图吃掉青蛙。青蛙通过诡计逃脱了蛇的追捕,最终蛇被自己的欺骗所害。这个故事形象地描述了心术不正、行为不端的人最终会被自己的欺骗所败露。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式为“僭 + 慝”。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充满了僭慝之气,我们要小心与他打交道。2. 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和善,实际上却隐藏着一颗僭慝之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僭慝”拆分为“僭”和“慝”两个字,分别记忆它们的含义。同时,可以通过构思一个心怀不轨、行为不端的人物形象,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欺骗、欺诈相关的成语,如“奸诈”、“诡计多端”等,以丰富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像个僭慝的小偷,偷走了我的铅笔。2. 初中生: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友善,实际上却心怀僭慝之心。3. 高中生:他的计谋虽然十分僭慝,但最终还是败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