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踏凳
拼音zhú tà dè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拼音:zhú tà dèng
解释:竹制的搁脚凳。即竹制“承脚”。
基本含义
- 比喻人心不稳定,容易改变立场或背叛。
详细解释
- 竹踏凳是由竹子和踏凳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竹子代表不稳定,踏凳代表立场或信念。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人的心思不定,容易改变立场或背叛。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人在关键时刻背叛朋友、改变立场或信念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关于竹踏凳的具体故事起源已经无从考证,但这个成语的意义在中国文学中有很长的历史。它反映了人性中的不稳定和容易改变的一面。
成语结构
- 竹踏凳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名词组成。
例句
- 1. 他是一个竹踏凳,今天说一套,明天说一套。2. 她是个竹踏凳,一会儿支持这个决定,下一秒又反对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踏在竹子上的凳子,容易摇晃不稳,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故事和含义,可以读一些成语故事书籍或参考成语词典。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竹踏凳,一会儿喜欢足球,一会儿又喜欢篮球。2. 初中生:她是个竹踏凳,上个月还是我们的朋友,现在却变成了我们的敌人。3. 高中生:政客常常是竹踏凳,会为了选票改变立场。4. 大学生:这个公司的老板是个竹踏凳,他一会儿说要扩大生产,一会儿又说要缩减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