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蹇纵在词典中的解释
jiǎnzòng

蹇纵

拼音jiǎn zòng

注音ㄐㄧㄢˇ ㄗㄨㄙ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犹言傲慢放纵。《新唐书·李光颜传》:“ 弘 素蹇纵,阴挟贼自重,且恶 光颜 忠力,思有以橈衊之。”

基本含义

  • 指言辞或行动蹩脚,不得要领,没有灵活性。

详细解释

  • 蹇纵由“蹇”和“纵”组成。“蹇”意为跛脚,行动不便,“纵”意为放纵,放任。蹇纵的意思是指言辞或行动不得要领,没有灵活性,缺乏机智和敏捷。

使用场景

  • 蹇纵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辞或行动笨拙、不灵活,缺乏应变能力。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做事不得要领、缺乏灵活思维的人。

故事起源

  • 蹇纵最早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故事中,晋国有一位名叫犀首的大夫,他在朝廷上说话时总是不得要领,不能抓住重点。于是有人对他说:“你的言辞就像跛脚一样,缺乏灵活性。”从此,人们就用“蹇纵”来形容言辞或行动不得要领、缺乏灵活性的人。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总是蹇纵不前,缺乏灵活性。2. 这个演讲者的言辞蹇纵,没有说服力。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蹇”字的发音与“跛脚”相似,而“纵”字的发音与“放纵”相似。将这两个含义相反的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蹇纵”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拘泥”、“固步自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画画技巧蹇纵不前,还需要多加练习。2. 初中生:这个学生在辩论赛中的发言总是蹇纵,没有说服力。3. 高中生:这位演讲者的思维蹇纵,缺乏灵活性,无法应对突发情况。4. 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他总是蹇纵不前,不能及时适应变化的需求。

拆字解意

蹇纵词语造句